進博會“溢出效應”:展商變身投資商,中國成全球投資“避風港”
“本來是來參展的,但沒想到進博會后,我們和多個地方政府達成了合作?!苯邮?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樂購仕中國總經理傅祿永透露,其正在與河南某地政府溝通合作事宜。
“進博會的一個重要溢出效應就是,全國很多自貿區、綜合保稅區紛紛邀請我們到當地發展。去年在進博會這一平臺上,我們會見了各個地方政府70多家,其中19家向我們發來了到當地投資發展的邀請,現在已經正式敲定了三家的合作?!备档撚勒f。
經過3年發展,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不但成為國際采購的平臺,更成為投資促進的一個重要平臺。
11月5日,商務部在進博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中國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資國,初步預計“十三五”時期引資總規模將達6900億美元左右。
在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量同比下降49%的背景下,中國僅下降4%,前9月中國利用外資更是逆勢增長2.5%,首次實現美元、人民幣“雙轉正”,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
引資新亮點:進博會與跨境投資
作為日本最大的免稅連鎖店企業,樂購仕正在全力開拓中國市場,“去年日本的銷售大幅高出中國,但今年在中國的銷售肯定會高過日本的銷售額。”傅祿永說。
他指出,中國有著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其潛力正在不斷釋放,而且消費正在不斷升級,年輕人的消費亮點層出不窮,這是其加大力度在華布局的主要考慮。
傅祿永介紹,日本樂購仕在被中國蘇寧收購后,依托后者在國內積累的數據,能夠更好地描繪國內消費者畫像?!氨热?,今年樂購仕進駐了上海古北家樂福(后者亦被蘇寧收購),原來這里主打歐洲紅酒,但我們根據消費者畫像推出了日本清酒,剛一推出就大受歡迎,現在日本酒的銷售已經超過了經營多年的歐洲紅酒。”
杭州投資促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中外企業間的互相投資與合作是“雙循環”背景下中國利用外資的一個新的探索方向。
她介紹,杭州等地民營企業發達,近年來該地利用外資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其一是民營企業海外融資后返投項目明顯增多,比如近兩年,網易、泰格醫藥(300347,股吧)、有贊科技、涂鴉電子等赴海外上市或獲取海外投資者戰略投資后,紛紛返投杭州項目,而且主要投向信息技術和科技研發領域;其二是民營企業加快與境外知名跨國公司合作,然而內外聯動,實現“以民引外,以企引外”。在這種新模式帶動下,前8月杭州利用外資同比大增11.2%。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進博會上的外資參展商均表態,將加大力度在華投資布局。
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赫爾曼指出,西門子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韌性發展充滿信心,從“新基建”到“十四五”規劃都提供了很多新機遇,西門子希望更多投入中國經濟的國內大循環,西門子根植中國近150年,已經成為一家本地化的中國企業。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指出,施耐德電氣已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在這里,不僅將全球領先的技術帶到中國,同時也將“中國同創”推向世界。
在11月4日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經過3年發展,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交流創意和理念,聯通中國和世界,成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四大平臺,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博會的定位正在“升級”:此前進博會的定位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側重于進口,而如今則變為四大平臺。
“進博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既是近幾年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也為未來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蔽航▏f。
“十三五”中國利用外資或達6900億美元
11月5日,商務部外資局和投資促進事務局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外資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12.3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2.1%,規模居全球第2位。截至2019年12月,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達100.2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2.29萬億美元。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指出,2016至2019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量達3.9萬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為41.7%,進口總量達3.4萬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為44.8%;繳納稅收總額11.4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稅收比重達19.3%;拉動城鎮就業4000萬人左右。
“外商投資企業數量不到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的3%,卻創造了中國2/5的對外貿易,1/6的稅收收入和近1/10的城鎮就業,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宗長青說。
他介紹,2016年至2019年中國吸收外資總量達5496億美元,年均增長1%,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資國?!俺醪筋A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引資總規模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增加了超過100億美元?!?/span>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量呈現總體下降態勢,2016至2018年連續三年下滑,2019年全球FDI總量僅相當于2015年的四分之三,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20年還將繼續下降30%-40%。
在跨境資本流動大幅收縮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吸收外資占全球FDI比重由2015年的6.6%提升至2019年的9.2%,今年有望繼續穩中趨升。
從今年的數據看,上半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量同比下降49%,其中美國、新加坡、越南、印度分別下降61%、28%、16%和33%,而中國上半年僅下降4%。
1-9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折7188.1億元人民幣,增長5.2%),首次實現美元、人民幣兩項累計指標“雙轉正”,呈現出逆勢增長格局。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郝紅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利用外資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方面,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低端制造環節加速向低收入國家轉移,另一方面,一些中高端制造業正向發達國家回流,部分產業已由離岸生產轉向近岸或在岸生產。
“近年來,中國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大外資保護力度,改善營商環境,出臺了新的《外商投資法》,并圍繞穩外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擴大的中國市場也向外資持續釋放著吸引力?!彼f。
宗長青強調,“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沒有改變,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外商長期在華投資經營的預期和信心沒有改變。如無特殊情況,預計四季度中國仍將延續當前穩中向好態勢,有望實現全年穩外資工作目標,‘十三五’也將圓滿收官。”
他介紹,下一步中國將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發展規劃,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建立與新的外商投資法相適應的外資管理體系和制度;持續保護外商合法權益,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網絡;同時,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加大向國家級經開區賦權力度,發揮其開放型經濟“主陣地”作用。
“不斷開放的中國市場必將為外商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宗長青說。